随求攻心诀
觉龙阿阇梨
内容提要:
1 随求发达史
2 本尊三摩地五重密义
3 出世真言奥理
4 入世真言心髓
在李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,密教正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明星,引来了无数凡尘俗子的遐想和探索。帝王将相,士农工商,但凡有机会,即便是只能得到一印一咒的指点,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向阿阇梨求教。
密法作为国师之学,曾在唐朝显赫于天下。就连老百姓贴的门神~尉迟敬德,也不忘个赶时髦,进入密宗的轮坛,领受那西来梵僧的法水灌顶。这对于唐朝的上流社会而言,实在是引以为傲的殊荣。而尉迟敬德的侄子,就是玄奘的高徒,即号称“三车和尚”的窥基法师。这一家子和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。
当然,文臣武将都追捧的时尚潮流,作为享有四海的皇帝怎么可能充耳不闻呢?所以除了那些身份显赫的社会名流,当朝天子也把印度来的阿阇梨奉为上宾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,便是唐肃宗!他亲自礼拜不空为师,修炼相应的瑜伽教观,并且屡次蒙获随求菩萨的强大加持,包括治好了缠身的疾病。而不空三藏也亲自献上琥珀宝生如来法像和梵书大随求真言护符,以备唐肃宗自修自用。
这大随求法门,是不空三藏最趁手的兵器。因为她非常特殊,即便不去建立曼荼罗,也可以凭借相应的观修口诀来立刻启用。比如他和徒弟在大海遭遇风暴,众人惊慌失措的时候,不空镇定自若诵大随求一遍,狂潮顿止,风平浪静。就是因为这么好用,所以大随求在那个年代的流行程度绝对不亚于今天的“准提咒”。包括华严宗的贤首国师也依靠书写随求神咒来为民祈雪。
回顾历史,随求真言最初只于南天竺授受,后来在北天竺发扬光大。自8世纪以来,便于欧亚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。其中就有爪哇国。不空14岁时遇到了金刚智,他们相遇的地方正是爪哇,那个时候,大随求已经是爪哇非常流行的密法。
而关于中文版本的经典,有宝思惟和不空三藏的两个译本,现在几乎随处可见。还有另外两种译本是作为内部资料,在少数流派传承了下来。其中便有金刚智的版本。至于菩提流志的《佛心经》,则是大随求小咒的辅助行法,其本质性目的就是求取神通证验,不过目前也已经被稀释成了“心性之学”。
我过去曾着重提出,学习密教经典,必须要明白“三昧”的内涵。这部经是从什么三昧发出来的?那是大原则、大方向。作为修行的起始点,可以说至关重要!
而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的根本三摩地,即“现一切如来光网”,是从佛的白毫相中释放出来的强大灵能。
此三摩地包含了五重深妙的意义。
订阅完整版者可留言